中教数据库 > 南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> 文章详情

1940年代初延安文学的场域建构与丁玲的习性重塑

更新时间:2023-05-28

【摘要】丁玲在陕北完成了从"五四"的女儿到革命的女儿的转变,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丁玲习性中的"人的文学"诸要素与其革命体验之间重新协商、化合。1939—1942年间,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试图建构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文化场域,这是丁玲习性重塑的最重要的外因。丁玲在文学场域中的占位及其习性构造的复合性则是其重要的内因。从最初的《保安行》《北上》到《一颗没有出膛的枪弹》《东村事件》,再到《夜》《在医院中时》《我在霞村的时候》《"三八节"有感》,这些作品显示着丁玲习性重塑的轨迹。在这一习性重塑中,丁玲的性别自觉与其革命信仰之间的化合使丁玲成为革命的女儿:在革命信仰基础上表达着性别自觉的女性。

【关键词】

690 2页 免费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发表评论 (已发布 0条)

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

0/500
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,不代表中教立场
相关文献

推荐期刊

Copyright © 2013-2016 ZJHJ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
京ICP备2021021570号-13

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